綠化提升面積38770平方米,完成目標任務的135%;種植喬灌木701株,完成目標任務的173%……3月30日,記者從市城管局中央公園管理辦公室了解到,經過幾個月的謀劃、施工,今年中央公園園林綠化提升項目已全部完工。
春日里的中央公園草木皆綠,鳥兒呢喃。漫步其中,蜿蜒曲折的小徑沿線景致旖旎,不少市民游客到此打卡游覽,盡享“城在景中、景在城中”的生態之美。市民之所以喜歡到中央公園休閑游玩,得益于這里持續提升的園林綠化水平。
去年8月,市城管局中央公園管理辦公室超前謀劃、提早部署,制定了《2023年中央公園園林綠化提升實施方案》,著力打好項目建設“主動仗”,夯實綠色發展“硬支撐”,讓公園綠地更加精細、更加精致、更加精美,持續提升城市綠色的“幸福感”。
巧思布局,浪漫花海動人心。中央公園堅持以“一園一主題、一園一特色”為標準,按照“可進入、可參與、景區化、景觀化”要求,努力打造“大公園”中的“小花園”,新建品種月季園、粉黛亂子草園、沿河彼岸花園、野花組合園等多個各具特色的園藝花園,共計8520平方米,成為市民賞花、休閑、游樂的花海樂園。
見微知著,邊角綠地微更新。中央公園采用“繡花”加“織補”的手法,對園區周邊的沿街邊角進行綠化提升改造,甄選1.5萬余株耐嚴寒、花期長、花色靚的角堇等花卉,通過不同花色、不同品種的創新栽植,組合成“如意”“彩虹祥云”等圖案,形成小而精、亮而美的城市綠地“微景觀”,讓居民享受到“轉角遇到美”的新體驗。
科學養護,樹木復壯添綠意。針對公園內部分香樟樹出現葉面黃化、長勢衰弱等現象,中央公園適時開展“樹木復壯”行動,對園內41株大規格香樟樹進行土壤改良,通過打孔施肥、補充養分、適當修剪等措施,促樹體逐漸恢復枝繁葉茂,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休憩綠蔭。
順其自然,因地制宜顯美感。中央公園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態習性,在景觀橋欄、廊架周邊采取種植藤本月季、凌霄等植物,進行立體綠化提升。同時,中央公園將芍藥與蔥蓮或麥冬、石蒜與蔥蓮進行間植,讓冬季休眠的芍藥和夏季休眠的石蒜實現“錯時上崗”,有效解決宿根類綠化植物引起的季節性黃土裸露問題,豐富了地被植物不同季節的綠地景觀,給市民群眾營造了一個有韻律、有色彩、有層次、有品位的游玩環境。
人文相融,服務水平再提升。中央公園堅持“小投入、微改造、大提升”的思路,將文化元素和綠化景觀結合起來,布置以“弘揚善行、立德樹人”的景石小品倡樹文明新風,展示了園林景觀與文化的雙重風采。同時,中央公園將園區9處綠地中踩出的小路改造成9條便民出入通道,以“能感知、有溫度、見效果”的工作舉措,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生需求,真正彰顯務實為民的“公園溫度”。
園林扮靚城市,綠意漫入生活。下一步,市城管局將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以點帶面、由點及面,在多措并舉推進中央公園綜合提質的同時,進一步加強精細管理,提升綠化品質,讓市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不斷提升。